全澳咨询热线:1300 039 646
新闻资讯 News  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留学咨询

赌王的儿子坐经济舱,穷人家里养出一堆富二代:家风比家境更重要

2018.01.19

前不久,何猷君在最强大脑上的优秀表现震撼了所有人,正如《她刊》发文所说:每件事的来历里,都暗藏着它的过去。

 

(图片来源:江苏卫视)

 

何猷君虽然出生于巨富之家,却比普通人更努力勤奋。从小学开始,一直就是学校里的前三名,香港的数学比赛中,他拿了两届冠军。

 

18岁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被世界顶级大学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那一年,全港只有他一人被录取。接着他在麻省理工读了金融硕士,用了3年时间提前毕业,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图片来源:网络)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从来没有骄傲过。只身一人去留学,丝毫不攀比炫富,自己做菜做饭,赶公交电车,飞机票只买经济舱,买衣服还要挑打折。


他唯一炫耀的是自己的勤奋,晒出平均成绩95分以上的成绩单,退掉聚会独自在住处复习,天天泡在图书馆,为了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只有在好朋友深陷麻烦时,才亮出身份拔刀相处,最后还状告航空公司对待旅客不平等。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说的大概就是何猷君。

 

网友们惊呼,同样是富豪之家,为什么何猷君和好多富二代相差这么大呢?

 

家风,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父何鸿燊对子女的教育只有一句话:

 

“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唯一给不了你的就是学问。因为学问要靠自己去学,去问,去汲取。”


重学的氛围是何鸿燊带给子女最大的财富,何猷君的母亲梁安琪也爱读书,她对儿子说:


“读书要用功,财富不会永远跟随你,读书永远受惠。”


何猷君就生长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家庭里,培育出何猷君热爱读书的品行,成就了他学霸的人生。

不光何猷君,何鸿燊的其他子女,也和何猷君一样,好学,重学。

四女儿何超琼是赌王继承人,2015年就以5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香港女首富。另一位女儿何超贤是雕塑家,在美国生活七年,以售卖自己的雕塑品为生,靠自己实力赚取第一桶金,回香港发展她的艺术生意。


(何猷君之父何鸿燊 图片来源:网络)

 

好的家风,始终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暗藏着孩子的品质和未来。

 

然而光重物质,不重品德,则迟早会酿成大祸。

 

最近,一个英雄的父亲在微博上发了消息,来寻找自己前往加拿大留学的女儿。原因是女儿卷走巨款后,并没有去学校报道,反而拿钱去炫耀挥霍。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这样的事情发生,大概世上所有的父母都会心痛,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大的女儿竟然如陌生人一样对待自己,还卷走了一生的积蓄。

道德教育,永远是人生里,最重要的教育。

好的家风,惠及子孙后代
     
历史的经验总不断诉说着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往今来的达官显贵们,无不努力地教育自己的祖孙后代,勤勉、尚学、节俭,他们对自己祖孙后代的谆谆教导里,留给了所有中国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族从乡村的普通农家发展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门望族,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家训家风。家训是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家风则是贯穿于其中的“魂”。

 

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

 

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属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绔子弟。曾国藩时时告诫儿子不可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洁身自好。

 

曾国藩曾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他所追求的“秀才”,不是传统的读书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够明白事理、才德双修的君子。正是在这种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曾氏家族出了大批的人才。


 

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诸多领域均卓有成就,对当时和其后的知识分子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本人建树颇多,其子女也个个成才,或为建筑学家、或为考古学家、或为火箭控制专家等。

 

梁启超一生都在为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十分注重把这种情怀传递给子女,培养他们常思贡献社会的品格。

 

他在给子女的信中讲到: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这样的教诲在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信中俯拾即是,处处体现着家国情怀。

 

 

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便是如此。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道德环境,可能要比给他们更富贵的家境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