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澳洲大街上,经常可以碰到残疾人
The disabled(残疾人),
这个词在中国讳莫如深,
而残疾人也似乎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下,
难得出门也会受到人们的“注目礼”,
他们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展露笑容…
但是在澳洲,残疾人既“特殊”、又“不特殊”:
“不特殊”在没有人把他们当做“异类”,从不给予他们异样的眼光。
正是因为这样,澳洲的残疾人的脸上才能像澳洲的天气一样,常见阳光。
“特殊”在澳洲政府为他们提供许多特殊的服务和设施;
1.澳洲:一个对残疾人贴心备至的国家
在澳洲生活久了,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学校里,市中心的街上、商场里,还是娱乐场所,都很容易见到单独的或者有人陪同的有智力缺陷、精神障碍或是行动不便的人。
我们广泛的称呼这些人为“the disabled”(任何有长期或短期精神、感官缺陷和行动不便的人群)。
据统计,澳洲目前有18.6%的女士和18%的男士被认为患有残疾,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其中也包括了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病人。
(图片来源: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
之所以在澳洲能够常常在各种场所见到“the disabled”, 是因为澳洲作为社会福利非常好的发达国家,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和帮助是方方面面的。
先来说说大家生活中都能随处见到的为残疾人特设的标志。
相信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在parking area都会设有残疾人专用车位,残疾人专用车位的数量很多。
通常,即使旁边的车位都满满当当,也总有空着的残疾人车位,而且位置都是最容易停的。
为什么没人停呢? 澳洲政府规定只有持“Disability Parking Permit”的司机才可以停在专用车位,而所有司机也都严格遵守着这项规定。
平时不开车、习惯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朋友们应该也对澳洲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包容深有感触。
在电车、火车和公车上,都有残疾人专用座位,
通常有坐轮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上车,司机会在车门外放下一个踏板,方便坐轮椅的乘客上下车,而在门口的乘客也都会热情地主动帮忙抬轮椅或者搀扶。
像这样保证社区无障碍通行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比如所有公共场所都有的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有扶手、可以固定轮椅、空间超大,
再比如任何活动和场所都要设有残疾人快速通道,这些都是澳洲政府优先考虑的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小例子,相信刚来澳洲的朋友们对澳洲过马路时需要按按钮,
而亮绿灯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表示过新奇,其实这也是为了保证盲人可以更容易地分辨红灯和绿灯。
相比起国内新闻常常报道的自行车挡住盲人通道,澳洲政府对盲人的出行显然考虑得更加周到,执行得也更加到位。
2.硬件到位,“软件”也相当完善
在政府保证残疾人生活方便、出行无阻的同时,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包容度和接纳度也是被高度关注的。
一方面,澳洲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切实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其他权利;
早在1992年,澳洲就为残疾人设立了残疾人歧视法案,
以此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另一方面,澳洲政府也和教育机构以及各大公司合作,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津贴、工作机会、税收津贴,以此鼓励残疾人能够积极寻找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
给予残疾人的福利津贴主要分两种:Carer Allowance(私人看护津贴)和Sick, injured or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疾病和伤残津贴)。
Carer Allowance(私人看护津贴):
指的是给每天照看残疾人的看护者的津贴,每两周有127澳元;如果是和残疾人住在一起的,每两周(单身帮忙照顾)689澳元,每人每两周(夫妻一起帮忙照顾)519澳元。
Sick, injured or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疾病和伤残津贴):
即给予16岁以上的因伤残或疾病而不能工作的人士的津贴。有连续10年居住要求,即住满10年后才可以申领。对于伤残人士,21岁以上,每两周(单身)907澳元,每人每两周(夫妻)1,368澳元。